中国的长期社会流动性,1645-2010:姓氏方法
郝煜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
......本文的主旨是建立关于中国自清初以来长期社会流动性的经验事实。“富不过三代”、“龙生龙凤生凤”,孰对孰错?特别是科举制度下,理论上“朝为田舍郎,暮入天子堂”,人人皆可为尧舜,实际如何?及废科举,兴西学,士人阶层的文化资本不再是“有用的”人力资本 (Yutchman, 2010),他们的后代多大程度上能保持精英地位?历次革命和政治运动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如何?恢复高考后的改革时代,是不是又出现了老精英后裔的复兴?最近是不是出现了社会阶层的固化?Hao和Clark (2012) 以及Clark (2012a, 2012b)利用姓氏方法的发现是当代中国的β值和英美北欧相当(0.6-0.7),但低于清代,低于民国,也低于日本和印度。瑞典和英美的β值都要高于Corak (2012) 所引述的结果。下文将讨论为什么基于个人水平两代数据(一般通过调查问卷获得)的传统社会学方法倾向于低估β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