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金融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起到重要的引擎作用。随着经济金融化的深入,金融活动从空间上越来越集聚到少数几个全球城市,并最终促进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 (Sassen, 1991)。与此同时,这些金融中心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逐渐构成了一个跨国境的、相互依赖的、复杂的全球金融体系和金融中心网络 (Taylor, 2001)。金融危机之后,旧的全球金融体系出现不稳定性,全球经济重心也不断向东亚地区迁移(McKinsey, 2012a)。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之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中国大陆目前的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中国需要一个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开放门户和资本枢纽,更好地参与金融化的全球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海目前是大陆的经济、金融、航运中心,浦东新区在过去20多年的崛起是中国特色最生动的体现,因此上海具备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面对全球金融中心体系的重组,中央政府把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对中国和上海发展金融业,吸引全球金融人才,提高在亚太地区的地缘影响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崛起为研究金融中心的学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的目的是在金融中心形成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探讨一个带有中国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这些路径不同于传统的Anglo-American模式(英美模式)下的西方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等)的形成,它强调政府在金融中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本文的余下部分组织如下:首先,对学术界比较流行的金融中心理论进行概括总结;其次,对上海金融中心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再次,通过评估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等级中的地位,找出上海的优势和劣势;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上海现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中心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