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拟录用

看得见的手: 政府在命运多舛的中国工业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 文一(清华大学) 佛梯尔(美国)

 
看得见的手:政府在命运多舛的中国工业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文一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圣路易斯分行 乔治佛梯尔
 
 
        一场久违的中国工业革命正在震撼全球。它猛烈地撞击着18世纪以来由欧洲殖民主义肇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对于中国崛起的各种评论和思考虽已有诸多论述,但在一个统一的政治经济学框架下,从人类工业革命历史的角度对其背后机制的深入分析并不多见。解释中国在特有政治体制下实现的经济腾飞,对于现代经济学理论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本文简略介绍《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文一,2016)一书中提出的关于经济发展的“胚胎发育”理论(又称为“新阶段”理论),刻画中国自邓小平1978年推动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工业化的秘诀和它对于21世纪“发展经济学”理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意义。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邓小平开启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原因,那就是中国终于自洋务运动120年后找到了引爆工业革命的“秘诀”——即国家主导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胚胎发育”原理。这一原理不仅体现在二百多年前爆发的英国工业革命中,而且贯穿于所有成功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虽然其政治制度千差万别。而政府在这一历程中始终扮演了关键的引领者和不可或缺的 “催化剂”作用。事实上,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在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和私有产权制度下实现了工业化。正如哈佛大学经济史学家Sven Beckert在分析英国工业革命时所精辟指出的那样:“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政权使其有能力在经济、法律、行政管理、基础设施和军事方面所向披靡、穿透它所想波及的领地,英国的工业化简直就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Sven Beckert, 2015, p.155-156)......